第591章 查案-《开着房车,去古代逃荒种田吧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被利用也不是啥好名声,不过,总好过屠村的恶名就是了。
    再比如跟楚王早有勾连一事,更是无中生有。
    若真有勾连,当年宫变,乱党又怎么会闯进齐王府大开杀戒?
    便是做戏也做不到那份上吧?毕竟那晚上,死的可不仅仅只是些侍卫奴仆,永平帝的俩儿子,一个死,一个残,这代价也太大了。
    说不过去嘛。
    所以这项罪名,也可以洗白。
    唯独纵容李婉玉,苛待谋害皇太孙、间接导致了湖田村被屠杀大半的事儿,实在不好摘干净。
    知道内情的人太多,还都是高门大户、朝廷官员,总不能都抓进大牢封住他们的嘴吧?
    那不现实。
    于是,三司只能尽量将罪名往李婉玉和李坦身上推,弱化永平帝在其中的存在感,反正那姐弟俩都死了,死无对证,想怎么编排都行。
    至于皇太孙离京遭遇的种种非人磨难,则被三司巧舌如簧的美化了一番,将其说成是太子的奇遇,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、劳其筋骨、饿其体肤等等,总之,这是在磨练太子的意志,是因祸得福,看太子现在有多英明睿智、沉稳冷静就知道了。
    许怀义站在大殿上,心里连连冷笑,面上却毫无反应。
    他没站出来说什么,低着头,安静的看永平帝表演。
    永平帝泪洒当场,为过去被昌乐侯蒙骗一事,感到羞愧,因为他的疏忽,才被利用,导致胡家村和湖田村那么多无辜百姓枉死,是他之责。
    他没下罪己诏,却命人为那些死去的百姓在庙宇里点了长明灯,又捐了几十万两银子,用皇室的名义大行慈善之举,惠及所有百姓。
    种种措施,皆是在补救岌岌可危的名声,重新拉拢人心,稳固朝纲。
    对此,朝臣们还是满意的,没人站出来再节外生枝的追究什么。
    倒是永平帝自己,把话题又引到太子身上,字字句句自责不已,做足了悔不当初的慈父模样。
    朝臣们面面相觑,不好接这茬。
    太子也在大殿里,身为儿子,他能如何?
    他只能站出来,义正言辞的为永平帝描补,配合演绎了一场父子情深的戏码。